2012年2月7日星期二

最大廢五金走私案揭秘 《環保證》竟成發財工具

最大廢五金走私案揭秘 《環保證》竟成發財工具
  一個涉案金額高達4億元,以出歌林服務站借《環保證》,通過簽訂虛假合同,進行價格瞞騙走私廢五金的跨國走私鏈條被南京海關斬斷。今天,南京海關有關人士向揭開了中國廢五金走私第一案的內幕。

  運籌帷幄果斷出擊

  2008年9月25日23時許,南京海關緝私局會議室裏,常州海關緝私分局案件彙報會已持續了數小時,兩級緝私警機構醞釀的一項重大決策已接近尾聲。

  根據常州緝私分局將近大半年的偵查,常州A涉嫌走私廢五金的基本輪廓已經明晰,主要犯罪嫌疑人也相繼浮出水面。1號人物黃某,早年出國淘金並加入美國國籍,是該案的境外供貨商及A2號車間的操控人,數天前已入境抵京;2號人物蔣某,浙江台州人,是此案的國內主要收貨人及A6號車間,國慶節前將赴日本考察;3號人物張某,湖北應城人,已加入加拿大國籍,A2號車間,不日將出境……
  經過各路線索的彙總分析,南京海關緝私局劉副局長當即決定:“啓動案件條件已經成熟,主要犯罪嫌疑人眼下都集中在國內,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,一天也不能耽堆高機誤!”爲此,南京海關緝私局連夜調兵遣將開展抓捕行動。

  根據犯罪嫌疑人藏匿地點及證據持有人名單,緝私警察兵分五路,北上京城,南下台州,西赴蕪湖,東抵上海,常州當地也張網以待。
  最先落網的3號人物張某當時棲身于蕪湖某酒店內,正在准備著一份購銷合同,幻想著安徽市場即將給他帶來的豐厚利潤。埋伏多時的緝私警察在服務員打開房間的一刹那,飛身而入,還沒等張某醒悟過來,就將其戴上了手铐,隨即切斷了電腦、手機的對外聯系。

  北京小組的抓捕行動卻是一波三折。出發之前,他們就得到意外消息:查遍首都國際機場近期相關入境人員的資訊,並無1號人物黃某。因此,他們一下飛機,就立刻檢索黃某原先在北京工作、生活的資料,卻始終沒有發現黃某的蹤迹。後經不懈比對甄別,確認黃某已改名入境。在海澱區黃某嶽父的居住地,緝私警察通過物業查詢,終于獲得了一條重要信息:黃某嶽父家前些日子有個戴眼鏡的高個男子坐出租車回來,保安曾替他拎過旅行箱,行李上還挂著機場標簽。偵查員決定在此守候。當晚6時許,黃某嶽父家走出兩男一女,乘私家車外出。緝私警察發現,其中一名男子的相貌與黃某極其相似……

  第二天,黃某走出自家別墅,邊走邊打手機,早已埋伏在附近的緝私警察迅速緊跟上前,相距僅有兩三米遠時,只聽見他在焦急地詢問已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張某的下落,其身份暴露無疑,緝私警察一擁而上……

  在隨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裏,緝私警察乘勝追擊,戰果不斷擴大,涉案犯罪嫌疑人一一歸案。

  中國廢五金走私第一案也逐漸水落石出。

 家用電梯 內外勾結瘋狂作案

  早在2008年初,常州海關緝私警察就在A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:在偌大的廠區內,2號、6號車間車水馬龍,一派生意興隆的景象,而其他場所卻是冷冷清清,門可羅雀。這一反常的現象,引起了緝私警察的懷疑。

  經偵查,緝私警察進一步掌握到A在經營過程中,存在借賣廢五金進口許可證真空成型(俗稱《環保證》)的事實。A老板張某正是通過借證、賣證,先後招來了兩批經營廢五金的大主顧,承包了本6號、2號車間,這些人利用張某的《環保證》及進口權,大肆進行走私活動,而張某則按每噸貨物50元的價格收取“服務費”。

  廢五金行業的國際貿易經過幾年的競爭發展,利潤空間十分有限,按照正常渠道真實價格進口,其實已基本無利可圖。因此,一些不法分子與貨代相互勾結,通過利用真假兩套發票,低報進口價格,偷逃海關關稅的方式,達到降低成本、提高利潤的目的。

  2004年底,浙江台州人蔣某、常州人包某與A簽訂協議,承包經營A的6號車間。蔣某從美、日等國家進口廢五金,在確定成交價格、收取真實發票後,通過上海某國際物流有限業務員,獲取了海關掌握的廢五金最低限價,並以等于或略高于海關最低限價作爲報關用合同、發票價格。

  A再根據蔣某提供的進口廢五金品名、數量、報關聲寶服務站價格等數據,制作虛假的報關用合同、發票,並將制作好的假單證,傳遞給上海的物流用于辦理通關手續。真實價格與報關用發票價格之間的貨款差額,包某則通過地下錢莊、A等渠道非法付彙。據統計,在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間,蔣某、包某先後進口貨物價值2。5億多元,低報價格達1。5億元左右,涉嫌偷逃應繳稅款人民幣1400余萬元。

 廢五金回收 2006年9月,美籍華人黃某來到常州A,洽談租賃A2號車間進行承包經營。對于A老總張某來說,黃某並不陌生,因爲黃某原來就是6號車間承包人蔣某的國外供貨商之一。

  那麽,作爲供貨商的黃某,爲何要承包A的2號車間呢?原來,黃某在與蔣某的交往中,深知國內廢五金行業存在著一個巨大利潤空間“黑洞”。眼見自己的“下線”蔣某通過低瞞報價格發了大財,便再也按捺不住,決定如法炮制,自買自賣。其走私的手法、流程和非法結彙與蔣某幾乎如出一轍。兩年內,共偷逃應繳稅款1700余萬元。

  2008年4月,又一名嫌疑人丁某也加入了廢五金走私隊伍之中。短短兩個月內就先後完成了14包裝公司筆交易,偷逃應繳稅款人民幣100余萬元。

  更耐人尋味的是,不僅黃某從供應商轉變爲集買賣角色于一身,而且作爲貨運代理的上海某國際物流的趙某、牟某等人也被這深不見底的利潤所誘惑,由最初代辦通關手續,發展到後來與蔣某合夥,直接參與廢五金買賣經營,從而賺取更多的非法利潤。

  廢五金買賣經營到底有多大利潤空間?以犯罪嫌疑人進口的CPJJGVT06010合同爲例,實際進口44。6噸,價值20。5萬美元,但向海關申報時僅爲4。79萬美元,低報高達76。6%,僅此一票就偷逃稅款人民幣21。2萬元,低報程度可見一斑,而偷逃的關稅自然作爲利潤落入了走私分子的腰包。

  《環保證》竟成發財工具

  近年來,境外廢物非法進入我國並造成環境汙染的現象時有發生。國家爲防止環境汙染,規範進口廢物原料的進口行爲,加強對廢物原料進口的環境管理,要求進口商需憑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》,俗稱《環保證》方可進口。

  《環保證》需要在環保部門備案,具有固體廢物分解能力資質的企業方可領取,且每年進口數量有一定限制。部分擁有《環保證》的企業由于生産規模的限制,不能足額使用《環保證》的進口數量,而有的具有廢五金加工能力和意願的企業和個人卻因沒有《環保證》而無法從事進口業務。

  但由于《環保證》監管缺失,使其成爲一些不法者私下買賣並從中獲利的稀缺資源。

  本案中擁有《環保證》的A企業,正是以每噸50元左右的價格將該證借予他人進口使用。由于廢五金價格變動大,生産風險也大,部分企業完全放棄其自身生産能力,靠出借證獲取穩定的非法收入。

  而近幾年,國內廢雜金屬回收利用産業發展迅速。據了解,目前從國外大量進口廢雜金屬的再生金屬企業有5000多家,收集、回收、加工、經營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、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的再生金屬利用中心。處理廢雜銅原料需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,進行體力繁重的拆解、揀選、分類、收集、熔煉作業,機械化程度很低,主要是手工操作,由此産生了大量私人作坊式小企業。

衆多小企業的加入導致廢五金行業進口競爭加劇,進口價格被哄擡得越來越高,利潤空間越擠越小。部分企業便打起了歪主意,通過虛假價格向海關報關進口或通過低瞞報價格方式逃避海關監管,偷逃進口稅款,以降低成本獲取非法利潤。在進口廢五金行業中,低報、瞞報價格已成爲業內潛規則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